- UID
- 16
- 人品
- RP
- 死鱼
- 条
- 战斗力
- 鹅
- 节操
- 斤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6>新世纪首辆公交车凌晨开出</FONT></DIV>
<CENTER>
<TABLE width="100%">
<TR>
<TD></TD></TR></TABLE></CENTER>
<P>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size=4>本报记者关志杰</FONT></DIV>
<P>
<DIV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size=4>
<P> 本报讯凌晨3点半,51路闽AY0328电车从斗门停车场发车,记者成为新世纪榕城开出第一辆公交车的首位乘客。
<P> 司机叫王少聪,家住仓山。当记者来到车场时,他已准备出车。乍听3点多钟就发车,记者还有点迟疑,这么早有谁坐车?经了解,才知道这班车接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赶早班的驾乘人员。1985年,这趟车开出后,王少聪就没挪过窝。开始时是两人轮着开,90年代后就剩下王少聪一个人。由于家住得较远,他晚上干脆住进斗门的职工集体宿舍,白天回家补眠,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颠倒黑白”的人。
<P> 昨晚开完最后一班车,回宿舍已12点多了。到了凌晨3点,王少聪还是准时醒来。车准点出发了,外面是夜幕笼罩的空荡大街,车内只有记者和司机两个人。窗外习习寒风吹拂而来,让人感到了冷意。
<P> 车子沿斗门———台江电影院绕行一圈。在台江站,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士映入记者眼帘。她是322车组的梁爱兰,除记者外,她是惟一的乘客。为5时能从火车站开出首趟51路电车,她已骑车赶了10分钟的路。
<P> 这趟车有时可能到10来个客人,有时连半个人影都看不到。王少聪心里明白,由于排班的缘故,今天可能只有梁爱兰一个乘客,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行车。因为他知道,这趟车漏载一个客人,将影响随后好几班车的准点发车,会耽误人们赶火车、上班。有一个纪录一直是王少聪感到骄傲,开这趟车10多年来,他没有误点过,也没漏载过一名乘客。(本报记者关志杰)</P></FONT></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