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福州

 找回密码
 注 _ 册
搜索
查看: 495|回复: 2

老人自办公交月票展 展现半个世纪社会风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03-18 14:40:32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 从1954年北京发行第一张公交月票,到2006年4月最后一张公交月票,64岁的收藏爱好者苏立根今天展出了他精选的798张月票。 今天上午在东城区市民中心,记者见到了月票藏家苏立根老人,他说自己用了38 ...

    从1954年北京发行第一张公交月票,到2006年4月最后一张公交月票,64岁的收藏爱好者苏立根今天展出了他精选的798张月票。

    今天上午在东城区市民中心,记者见到了月票藏家苏立根老人,他说自己用了38年的时间,收藏有万张月票根和月票花,月票根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演绎出50年来北京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出包罗万象的月票文化。面对一张张珍藏的月票根和月票花,老人如数家珍。

    “1952年北京首次发行月票,当时还叫‘乘车券’呢,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苏先生把1954年北京发行的第一张甲种硬纸月票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票根泛出淡淡黄色,左侧还印着“努力增产节约”几个小字。记者看到,月票的“主人”是个清瘦帅气的男青年。“这个人还健在,据说已经90多岁了,我姐夫正好跟他一个单位。”虽然这张月票是苏先生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但他觉得自己跟这张老月票有着不解的缘分。

    市区职工、市区学生、郊区职工、郊区学生、专线月票、公用月票,一张小小的月票竟然有如此多的分类。从1954年到2006年52年间,月票根格外反映时代变化。展柜里,从1967年开始,月票根全部采用红底,上面印着毛主席语录;直到1976年,底色才发生改变,将工人和学生的颜色区分开来。1972年一张署名“东北酒”的月票根引起记者的兴趣,苏先生解释说,这是一张从东直门到酒仙桥的郊区职工月票,简称就叫“东北酒”。

    记者发现,月票上人物的发型、穿着和气质也在发生着变化,上世纪50至60年代,人们的装束简单朴实;从80年代开始,烫头、化妆开始流行,人也越发精神。月票价格也发生着变化,以“市学”月票为例,从1954年的1.5元、1962年的2元、1995年的5元变成2001年的10元,“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苏先生说。

    苏先生告诉记者,从1970年单位为自己办理第一张月票开始,他就对小小的月票根和月票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8年来,他或前往旧货市场“淘宝”,或与人交换,或去换月票的地方“蹲守”,收藏来的月票根和月票花已达万余张。

    “现在公交线路四通八达,人们不用再每月排队去换月票了,但收藏月票已经成了我交朋友、开眼界、长知识的好方法了。”苏先生笑着说。据市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公交月票展将从今天开始正式展出,4月11日结束。

[table=98%,#cccccc][/table]
责任编辑:封寒月
发表于 2008-3-18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来北京月票花样够多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_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巴士福州 ( 闽ICP备2023006733号-1 )

闽ICP备2023006733号-1 闽公网安备 35048102000101号

GMT+8, 2025-1-8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