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
- 人品
- RP
- 死鱼
- 条
- 战斗力
- 鹅
- 节操
- 斤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最近一直有人对三坊七巷的改造提出非议,老是听到一些不了解无知者,自我猜测自我评价对三坊七巷改造进行一些不客观不正确的评价,甚至在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误区,比如把南后街等同于三坊七巷,本人作为三坊七巷乃至福州文化的爱好者来说,觉得有必要出来解释一些事情,让一些对三坊七巷毫无了解的人上一堂小课,还三坊七巷改造一清白。
1.三坊七巷45亿修复改造都花在哪里?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城市的最中心区域,改造前居住着大量的传统居民,而改造必须迁出居民,目前三坊七巷占地40公顷,也就是40万平方米,按照拆迁补偿每平方米5000元算,如果只是单层的居民建筑就需要拆迁补偿20亿,这里面还算入三坊七巷里的6-7层的居民楼。
而剩下的呢?南后街部分重建的两层楼小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三坊七巷的二十多处国家级省级保护单位修复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建楼是又花时间造价又贵。而除了修复房子外改造中三坊七巷还要重建则徐小学,光禄吟台,三坊七巷接待中心、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雅道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及扩建林则徐纪念馆,改造通湖路等,加上三坊七巷保护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保安,设计公司等人工成本,在随便盖个高楼都要几十亿的今天,庞大的三坊七巷改造花费45亿并不夸张。另外有些人认为45亿全是花在了南后街上了,动不动就瞎嚷嚷一条街就要修45亿?也请这部分人多认真阅读相关新闻,别把无知当潇洒。另外目前三坊七巷完成投资的时间还在,后面要修复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2.三坊七巷的原居民是否要搬离?
三坊七巷是近现代福州达官贵人的居住地,也就是大户人家的私人住宅,新中国解放后国家进行了土改和破四旧,国家把地主的房子分配给了平民百姓,这些百姓每个月缴纳了低额的租金后就可居住其中,原来住着十多口人的大院被塞进了上百人,原本会客用的花厅或者赏花的天井都住满了人,。所以说三坊七巷里的居民大多数并不是这些房子的所有者只是借住者。坊巷里的居民也不是真正的三坊七巷的主人,三坊七巷要恢复原样就必须迁出这些居民,拆掉修复那些被任意搭盖的房子,恢复明清时代的三坊七巷。
3.坊巷内的原居民严重破坏了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近现代名人的居住地,这些名人在当初就名声显赫,地位颇高,三坊七巷在当时就是富豪居住区,里面住着大多是中国近现代的爱国人士、进士学者、达官贵人、地主商人等等,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历史人物的后代大多数没有被留在了三坊七巷内,他们的老房子被国家分配给了普通的居民居住,因为大量的居民涌入,三坊七巷的老房子的建筑格局与功能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原来会客的房间,吃饭的房间,摆古玩的房间都住满了人,像花厅这样的地方本应该是通透式的,但为了住人门窗被全部钉死,还有水榭戏台的居民把戏台的亭子周围用木板钉成了一圈装上了门窗,亭子着实变成了卧室。
当然这些都只是破坏的前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房子已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居民就在原来的房子的空地处搭起了各式各样的现代建筑,最常见的就是天井上建起了厨房。其次还有福州民居传统上楼层比较高,单层房间中还会有隔层,隔层顶上除了能放置闲置物品外,还能起到隔热作用,但随着坊巷内的人口增加,隔层被改造成了小阁楼,因为阁层没窗,这就得挖掉老房子的部分屋顶,另外搭建出一个小窗户来,所以大家去看看以前的三坊七巷的俯拍照片,那些屋顶上顶着小阁楼的都是后期加入的,明清的福州老建筑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奇怪的建筑风格。
不过这种对三坊七巷老建筑的破坏力还只是微乎其微的,有甚者直接拆除老房子建起楼房,这种破坏现象在三坊七巷的“巷”中还比较少,而在“坊”中就比较普遍了,所以为何光儒坊在改造后被拆掉了那么多建筑。
当然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ZF对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在出现这种现场时没有及时遏制,这也是为何之前有那么多人急迫得呼吁保护三坊七巷。还好这届ZF终于意识到了这点,启动保护三坊七巷计划。虽然大多数的老民居被留了下来,但还是有部分老房子已分飞湮灭不复存在了,早期建起的福州人民法院水表厂家具厂等现代建筑可以拆除重新原样恢复,但近十年盖起的衣锦华庭等高层建筑将成为伤疤刻在三坊七巷中。
4.市民对三坊七巷改造中的误区
三坊七巷的改造中拆除了很多建筑,似乎很多人认为三坊七巷只是拆了文物建仿古,下了定论三坊七巷改造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这种想法很不恰当。并且不负责任。
首先,三坊七巷的改造是有红头文件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文物保护条例进行修复,而且在改造期间媒体就已经进行了强力的宣传,在这种情况下还做破坏文物的事情,谁敢在这种时候顶风作案?
其次,三坊七巷在改造前就被破坏得极为严重,一些老民居被拆除后建起来好几层高的居民楼,为了恢复明清时期的三坊七巷,这些居民楼是肯定需要被拆除,而四处拆除的景象外加南后街棚屋区的拆除就造成大多数不了解三坊七巷的人以为这种改造只是拆除重建,这也是三坊七巷改造中最大的误解了。
再次,三坊七巷的改造是有先后顺序,并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渐进式的分批改造,1.前期准备中首先进行建筑评估,圈定保护范围,实际查看保护位置进行修复计划。2.接下去做的事情是拆迁,拆除违章建筑和非历史文物建筑。3.对拆除后的非历史文物的南后街进行重建改造,4.在圈定的保护建筑内进行修复改造,并恢复历史原貌。5.重建已被破坏的著名建筑,比如恢复光禄吟台。6.新建三坊七巷旅游配套以及文化产业,比如停车场,接待中心,民俗博物馆,创意产业等。7.在三坊七巷的改造期间进行适当的软件体系注入,如举行漆画展,集邮展,文化民俗,老字号进驻等,目前软件体系是三坊七巷的最重要环节,目前这个环节还在不停的寻找和定位中,所以未来三坊七巷里是否会出现酒吧,旅社,洋快餐,咖啡馆甚至部分居民回迁也在研究抉择中,是个长期话题。8.最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量的宣传从而让三坊七巷重新焕发新生。
所以以上的介绍很明显发现,三坊七巷改造目前只是进行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二十多处的文物保护建筑还没完全修复完全,新增建筑也未建设起来,配套也没跟上。改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软件培养。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从1949年开始一直陆陆续续修复到了现在还未完成,而三坊七巷修复才过了两年不到,所以在三坊七巷改造的先期就妄下成败与否的定论未免显得过早了一些吧?
5.南后街到底怎么回事?
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都在坊巷中,而南后街作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商贸重地,所以你别指望南后街能多艺术,南后街本来就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而且作为商贸街区的南后街,曾经经历过数次改造,旧了拆了重建,再旧了再拆了再重建,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南后街,而这次改造前的南后街街面大多数就是70年代后重建的,所以有人说目前改造后的南后街是拆了文物建仿古,这种说法非常无知。另外南后街也并不是全是70年代后建的商业街面,这次改造中部分民国的砖砌小楼就一直被改造保护保留了下来。
6.修复前的南后街是什么样?
一直有人说修复前的南后街比改造后的好,这点让我很纳闷,我一直以来很关注三坊七巷,南后街也不例外,修复前的南后街传统商业被破坏的极为严重,早已不是当年王国瑞眼里的“正阳门外琉璃瓦,衣锦坊前南后街”中的南后街了,改造前的南后街是普通的沥青马路,街两旁除了能找到米家船,青莲阁,立日友外几乎再也找不到传统老字号的味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十米长的寿衣花圈一条街,还有成排的私人低端服装店。说实话以前的南后街除了塔巷口边的民族饰品店、王财狗家饰店和屈指可数的老字号,改造前的南后街什么都不是。而且修复前南后街的街边店面都是70年代后搭盖的棚屋区,有的棚屋房被搭盖到了三四层,导致房屋出现了倾斜,居民只能用木头支撑住倾斜的房子。就这样南后街两边的危房店面加上低端的商业街,早就四大皆空了,改造前都没人说过喜欢,怎么改造后却被无数次提及,难道只是因为无知?或者怀旧?怀念那个花圈一条街?
7.新旧南后街比较?
三坊七巷的改造严格了按照文物保护条例进行改造,这些楼房在修复保护前就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评估测绘,三坊七巷里的每一个建筑年代,楼层数量,建筑风格,完整程度,甚至屋顶的肌理效果都进行严格的审核评估。很可惜的是,南后街的大部分棚屋区在评估后并不是历史文物,加上大多数都是危房,拆除是必然的。而拆除掉南后街的棚屋区后,新建的楼房虽是仿古,但更接近明清时期的南后街原貌,加上南后街保护下来的民国小楼点缀其中,显得格外雅致,并且改造后的南后街请回了许多早已离开南后街的老字号,比如同利肉燕永和鱼丸等等,除了请回老字号外南后街还新加入了许多福州传统商贸,比如福州漆艺、宝利牛角梳等等,所以无论如何南后街的改造就算不是很成功,但和改造前的南后街相比,那是好太多太多了。
8.美食街是否应该存在在南后街里?
最近三坊七巷管委会为了庆祝国庆增加人气,举办了美食节,一些烧烤之类的东西出现在了南后街,似乎引起了许多市民的不满。我个人认为南后街作为福州传统街区引进烧烤的确有些不妥,但是南后街全街并不是都是烧烤,南后街国庆我去了三次,里面单展览就有集邮展,闽都文化展,福州老照片展,侯宝国三坊七巷画廊,而除了美食节外,南后街还引进了耳聋伯元宵、福记花生汤等等福州其他地方的传统老字号,老字号已经在南后街一字排开,再加上传统文化展览,这完全符合南后街的原风貌定位,为何还会有人对没几家且临时的烧烤摊念念不忘呢?以偏概全这可不好。
9.南后街在三坊七巷中的定位应该如何?
南后街作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从以前到现在一直扮演着商贸街的角色,未来变成旅游景点的南后街也依然是外地游客的购物集散地,而销售的内容主体上应该为福州传统工艺品/老字号和文化产品,除了这些外少量的引进诸如哈根达斯、麦当劳、星巴克之类的国际企业也未尝不可,南后街之前临时进驻过麦当劳肯德基也颇受争议,我希望这些人能有空出去走走,看看上海的新天地、厦门的鼓浪屿、江苏的周庄是否都有这些品牌的身影,如果历史文化景点不加入新潮流,全按照原功能走,上海的新天地作为老上海石库门建筑街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就在边上,应该摆几个伟人蜡像在那边才对,怎么能做起酒吧一条街来?连故宫这种皇帝住的地方都引进过星巴克,而南后街这种传统商贸街区引进又有何大惊小怪的?只要不要主次颠倒就行了。
不过这次南后街美食街上有几处店家不停的用音箱播放电音吸引顾客,我个人认为这很不可取,主要是电音实在很土,是没文化人听的音乐,街上台客骑着五彩斑斓的电摩播放的电音已经够烦人了,南后街这种有文化的地方还是尽量少放,要不还真榕城古街了。
南后街的定位应该是三坊七巷的旅游购物集散地,以传统福州工艺老字号为主,国际品牌少量掺杂其中,形成有特色并全面的旅游购物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